国内首个“可视库房”开放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保中心技术先进理念超前
来源:
博物馆头条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9-23 10:09
博物馆头条现场报道:9月18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展示功能区首次面向公众开放,25位幸运观众走进这座文化的“手术室”。
“可视库房”:文物储存看得见
那些静默千年的文物,是怎样一步步“康复”,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
这一次,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首次向公众开放文物保护中心展示功能区,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文物修复的匠心与科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众依次参观了“可视库房”和文物保护中心展示功能区,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博之旅。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今天我们即将参观‘可视库房’与文物保护中心展示功能区……”
在恒温恒湿的“可视库房”中,一件件文物静置其中,仿佛时间在此凝固。透过玻璃,观众不仅能感受到文物保存的科学与严谨,更对博物馆背后的精细管理赞叹不已。
文保中心:修复过程首公开
随后观众来到文物保护中心——这里是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的地方。修复师们正专注地操作显微镜,轻轻清理污渍,一层层分离命纸与画纸……每一个动作都极其细致,仿佛在为一幅千年古画施行“修复手术”。
观众不仅亲眼目睹生物酶技术等高科技修复手段,还能与修复师面对面交流,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
一位观众受采访表示:“刚才老师演示用生物酶分离画纸和命纸,真的太神奇了!今天才知道每一件展品背后还有这么多学问和付出。”
沉浸体验:文物传播可视化
“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展厅内,千余件文物与艺术品依时代陈列,勾勒出大运河两千五百多年的恢宏历史。带着修复现场的震撼与感动,观众再次审视这些文物,仿佛能听到它们“说话”,感受到文明传承的温度。
可视库房与文物保护中心展示功能区的对外开放,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动文化资源共享、拉近公众与文物距离的重要一步。
此举不仅借助数字可视化、互动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物保护工作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还通过专业人员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使公众得以沉浸式了解文物修复、检测与研究的关键过程。
未来,博物馆还将推出更多主题体验活动,让更多人走近文物、了解修复、感知文明,共同守护这条千年运河的文化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