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优势资源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将成熟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鼓励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发挥文物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文物的守护者,内蒙古博物院将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兼顾文物安全与文物利用,加强对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推动文物走出库房走向观众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有15万件(套)文物,摸清家底、定期开展馆藏文物盘点是各项工作的基础。2024年,历时9个月完成馆藏文物大盘点,进一步核实馆藏数量、文物保存状态,为后续的保护、研究与展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博物馆对自身藏品的了解,也为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藏品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石,极大地促进了文物藏品从静态库存向动态展示的转变。在内蒙古博物院官方网站实时发布盘点数据,公开藏品总目信息;设置“数字文博”专栏,陆续发布近500件珍贵文物信息,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走上云端。藏品信息公开让更多策展人了解内蒙古博物院馆藏文物,在策划展览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资源,打造出更多精品展览,让收藏在库房里的文物更多地走向展厅,走近观众。

有效利用文物资源,讲好北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内蒙古博物院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工作着力点,加强文物研究阐释,构建文物叙事体系,讲好北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建设北疆文化为主旨,通过输出原创展览、引进临时展览、联合巡回办展等方式,不断整合全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临时展览,推出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系列展览。这些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发展历程。北疆大地上的灿烂文化不断汇入中华文明长河之中,实证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积极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品牌教育项目的社会效益。形成“小小讲解员”“博苑讲坛”“行走中的博物馆”等十大品牌社教活动,开辟馆内馆外两个阵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近2000场。深化馆校共建,联合本地区20多家大中小学及特殊学校,成立“内蒙古博物院馆校共建教育联盟”,推出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和中国古代文明两大系列课程,馆校联动上好“大思政课”。让优质文博资源直达基层,特别是“文博乌兰牧骑”——流动数字博物馆展车,以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把博物馆送到百姓家门口,以数字展览、专题讲解、随展活动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农牧区基层民众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受众超过50万人次。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文物数据采集成果的多元化展示

科技赋能活化利用,让文化传播向云端延伸向大众靠近

持续开展文物资源数字化采集,不断扩大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范围。对馆藏珍贵文物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扫描建模,精确还原文物的外观形状、纹理细节及内部结构特征;同时,结合高分辨率图像采集技术,拍摄文物高清照片。2024年,内蒙古博物院入选中宣部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对近千件馆藏革命文物进行了系统性数字化采集和处理,为后期开展文物研究、修复、展示与宣传提供了数据保障。

有效利用文物数据采集成果,一方面进行多渠道展示。除了出版数字化成果图录,还推出云上展览,并增加语音讲解、知识分享、交互问答等互动版块,打造功能性更强、体验感更好的数字化游览场景,实现处处可观展、时时可观展。在临展中打造数字化展示空间,对重点展品进行活化展示,展现文物的多重价值,增强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互动,满足大众对沉浸式观展体验的需求。2024年5月推出的临时展览“指上文化——内蒙古数字文物展”,集中展示近年来内蒙古博物院数字化成果。

另一方面重视二次创作,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依托数字化成果制作文物主题系列短视频,如“金牌讲解员说文物” “文物里的中国红”“红色宝藏”等系列短视频,线上传播效果良好,累计点击量破千万。2024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北疆文化3D数智人,植入文物数字资源,作为场馆推荐官和AI文物讲解员为观众提供展厅导览、咨询讲解、互动式知识探索等服务,解锁数智参观新体验。

发挥文物鉴定专业优势,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

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国家文物局指定的第一批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在刑事案件涉案文物鉴定工作中,依法受理并规范组织涉案文物鉴定,为打击文物犯罪提供有力支撑。自2015年1月以来,共参与处理相关案件420起,累计鉴定涉案文物24816件(套),在打击文物犯罪中发挥了专业优势和重要作用。此外,内蒙古博物院鉴定部定期为基层博物馆开展文物藏品鉴定,为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常态化开展公益鉴定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法收藏理念,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物收藏和文物鉴定知识的文化需求。

2024年11月13日,内蒙古博物院推出原创展览“北疆护宝——内蒙古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展览以依法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共筑文物安全防线为主线,由“守护国宝 传承文脉”“雷霆出击 荡涤尘埃”和“合力偕行 任重道远”三部分组成,精选200件(套)公安机关追缴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珍品,将10个典型文物犯罪案例贯穿其中,是近年来全区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的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此次展览是内蒙古博物院宣传贯彻新修订文物保护法的重要举措,是一堂形象生动、全民共享的文物保护公开课,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的重要价值,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也为进一步打防文物犯罪、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吹响了新的号角,开幕以来吸引了数十万名观众前来参观。

新修订文物保护法为广大文博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内蒙古博物院将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推动让文物活起来,持续推出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打造成为全区各族人民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的公共空间和共筑精神家园的文化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