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精品
十大精品
详细介绍
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 是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 国家公益一类专题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建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等待与努力,其前身是上世纪70年代甘肃省博物馆成立的汉简整研室,1986年汉简研究室同考古研究所一并从省博物馆分出。在此基础上,2007年成立了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2012年12月12日甘肃简牍博物馆正式成立。
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50129件(组),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31943件(组)。馆藏文物以简牍为主,有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共计近4万枚。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丝织品、木器、漆器、铁器、骨器、陶土器等文物1万余件。
简牍自殷商时代起就作为古人记载文字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流传下来,至汉晋时期发展臻于完善,在纸张产生以前,对古代文明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简牍多用竹片及松木黄杨等制作,主要有牍(长而宽)、棱(軱)、封检、簿籍等,其中“褐”即为物品标签,“簿籍”即为账簿,而“封检”即为当做封条来使用的封缄。此外,汉代边塞关卡中出土的简牍中,曾有包括吃鸡簿(记录鸡肉的食用量)、饮酒簿(记录酒类的名称及消耗量)等简牍。无独有偶,1986年出土于放马滩的秦时期简牍中,曾有《志怪故事》及作为皇历使用的《日书》,后续则又有《相利善弊剑册》《相马经》《地典》等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古代诸色事务的简牍出土,这深刻反映出简牍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文化作用,同时也让原本在课本中遥远的简牍生动起来,将古人有趣而真实的一面传递给千年后的我们,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