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精品
十大精品
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
洛阳古墓博物馆基本陈列“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紧紧围绕25座易地搬迁的、洛阳地区不同时期的典型墓葬而展开,并从历史的长度、文化的广度、哲学的深度,以真实的视角呈现古代墓葬的发展演变和其中所蕴含的古今一体的情感共鸣。
详细介绍
依托邙山厚重的墓葬文化和洛阳解放以后考古发掘的上万座古墓葬资源,1987年建成开放洛阳古墓博物馆,九个朝代20多座古墓葬集中保护并展示,独有的展品(不同朝代墓葬),独特的陈展方式(搬迁复原在地下),一时间引起众多观众纷至沓来,惊叹不已;1991年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发掘北魏宣武皇帝景陵,并于1992年4月对社会公众开放展示;2011年11月我省唯一一座以陈列古代壁画为主题的河南古代壁画馆建成对外开放;2019年3月河南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洛阳古墓博物馆进行整体提升改造;2022年9月29日重新开放。
重新开放的洛阳古墓博物馆基本陈列“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紧紧围绕25座易地搬迁的、洛阳地区不同时期的典型墓葬而展开,并从历史的长度、文化的广度、哲学的深度,以真实的视角呈现古代墓葬的发展演变和其中所蕴含的古今一体的情感共鸣。每一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不同的陈展方式突出主题。太虚殿通过地形沙盘、多媒体视频演示,讲述邙山和邙山陵墓群,使游客了解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地理位置。“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重在普及古代墓葬的基本知识,全面系统阐释古代墓葬文化,让观众对中国传统墓葬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河洛遗冢—洛阳历代典型墓葬陈列”重在沉浸式观感环境的营造。“回”字形展线上的四条通道采用夯土质感的壁纸,营造出一种近似墓道的观感体验;四个天井引入自然光,布置大量有关墓葬的延伸介绍,让游客深度了解不同时期的墓葬知识。“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重在艺术欣赏氛围的营造,也是洛阳古墓博物文物修复和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展厅空间相对较高,展柜进深较大,安装有环境自动监控和恒温恒湿系统,在做好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将壁画以符合人体视觉的角度放置于展柜,灯光明暗结合,游客可近距离欣赏壁画之美。洛阳北魏帝王陵是北魏宣武帝景陵的原址展示,遵循土遗址保护最少干预原则,只在墓道铺设木栈道,在墓室入口设置参观平台,使观众能全面了解帝陵形制。整个陈展以墓葬为主题,将构成墓葬的各种元素,从宏观到微观,从文献到实物,以文化为主线进行串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空间布局上注重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地上与地下的结合,让游客徜徉在历史长河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中国古代文化之旅、艺术之旅。